上周,重慶宣布逐步推行網絡實名制,把市民QQ群、微博、手機短信等,納入警方監管范圍。此舉,可看作中國正式啟動網絡實名制邁出的第一步。如果重慶試點順利,未來便將在各省推開,直至全國實行。
概括而言,網絡實名制包含兩個內容,一是網站開辦者實名登記。二是網上發言者實名,并與身份證號碼對應。
網絡實名制已討論多年,為何當下忽然啟動?兩會上,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態,“網絡實名制是個大方向”,是強有力的助推器。這表明中國決策層對于如何治理網絡,終于達成了一致。截至目前,工信部尚沒有正式文件,具體指明網絡實名制的政策意圖何在。
不過,從目前網絡熱議來看,網絡實名制支持一方列出了網絡的四宗罪:第一罪是“毒害”青少年;第二罪是消極、反動言論,危及公共安全;第三罪是滋生“病態文化”;第四罪是侵犯個人隱私。例如人肉搜索、“艷照門”等。
而反對一方則提出,一旦網絡實名踐行,中國將喪失輿論監督和言論自由的平臺、喪失反腐敗重要力量、決策層失去傾聽基層民聲之通道、年輕人也沒有了最開心的娛樂平臺。屆時,高興的將是貪官和痛恨言論自由之人,失望的將是群眾和勤勉的執政者。
上述論及的 “網絡四宗罪”確有整頓之必要。但網絡實名能否完成這個任務呢?答案卻是值得懷疑的。尤為甚者,這一劑猛藥不僅無效,而且還有著嚴重的副作用,即網絡實名必令網絡輿論監督、反腐敗之功能陷于癱瘓。最壞的結果恐怕是,臟水沒潑掉,孩子卻從盆里掉出去了。
我們不妨逐一來看,對于“黃色網站毒害青少年”的問題,網絡實名的約束重點是網站開辦者實名注冊,這樣很容易鎖定黃色網站經營者。
這個政策眼下已經實施,而且強調個人不允許注冊中國政府管理的.CN域名,因為工信部認為個人網站難以管理。從結果來看,這導致近期.CN域名注冊量快速下降,甚至出現負增長。而國外的域名注冊沒有任何限制,在短時間內翻了十倍。
由于域名注冊商在國外,論壇開辦者也可選擇國外網站內容托管商,這使得中國政策對其沒有約束力,這導致90%的黃色網站恰恰選擇了域名做避風港。剎不住域名涉黃,網絡掃黃也將無功而返。而從技術上講,政府屏蔽的手段無法阻止國內網民登錄國外各類型網站。
實名辦網站的結果是,把大量網站趕到了國外,國內網民則可任意登錄這些網站。政府對網絡的管理,恐怕只會是越管越亂。
網絡實名制對 “反動言論危及公共安全”的控制,則強調發言者登錄才能發言或發帖,登錄需用真名和身份證號碼。如果只是普通人在網上發發牢騷,相信他們不會在乎使用實名,因為網絡實名主要是后臺實名,前臺顯示的還是發言者的網名,網民無需擔心身份隨時會被識破。
不過,若有人蓄意上網發表反動言論,或散布謠言,或確需匿名舉報貪污腐敗,網絡實名對其同樣無法控制。君不見股市上的老鼠倉、倒賣身份證開戶的問題從來沒能得到遏制。現實中無法做到的,試圖在網絡上實現,更是枉然。尤其眼下個人信息泄漏如此猖獗,利用他人信息上網發言,幾乎可以視作沒有門檻。僅此一條,就可令網絡實名制全線崩潰。
至于網絡文化是否是 “病態文化”是一個“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”的問題,沒人有權力去確定哪種文化是健康或病態的。
網絡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,則更應通過法律途徑約束,盡管這種約束難度是巨大的。但可以肯定,網絡實名制的實施,也不會令這個難度變小。現實推行中,實名上網還面臨一些難以逾越的障礙,例如軍官、士兵、武警、非中國國籍人員,都沒有中國身份證,如果他們以軍官證、護照等有效證件上網,就意味著掌握這些機密信息的部門,要向所有網站開放敏感人員信息查詢功能,這幾乎是不可能的。另外,中國也還有不少沒有戶籍的群體……
再有,實名登錄將使中國的網站經營者,擁有海量的個人信息,由此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嚴重后果,又該如何加以規避。
事實上,唯一能夠實現網站管束的方法,只有一個,就是韓國實施的網絡實名制。其核心內容是,一個終端(電腦、手機)只對應一個IP地址,這樣只要是從這個終端發出的信息,監管者對照IP可迅速找到終端擁有者。
不過,這一模式短期內中國無法實現。因為在全球40億個IPV4地址的分配過程中,中國沒能獲得足夠多的IP地址,以保證4億網民和6億多手機用戶能獲得固定的IP地址。隨著技術的發展,只有中國的網絡升級到IPV6,屆時IP地址無限多,網絡實名才能實現。不過,這至少要十年時間和數千億的投入。即便是國外,目前都還只是在做IPV4過渡到IPV6的工作,沒有全面應用IPV6網絡。
建議決策部門慎行網絡實名制,好人不必管,壞人管不住,網絡實名制既不應該,也不可行。
上一條:
百度CFO回應熱門關鍵詞漲價8倍:部分屬實下一條:
注定是走不遠的 現場拍照備案制度